我们的婚姻并没有死,它只是“病”了
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:和不喜欢的人结婚,是一种什么体验?
有一位女网友说:
我替我老公回答这个问题吧,他不爱我,婚前我就知道。
相识于一场婚礼,正好两个人都是空窗期,一来二去就在一起了。相处过程中,我发现他喜欢的是那种中性泼辣的女孩,而我是温柔婉约型的,我为了他改变自己的形象,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爱。
相处一段时间后,在双方父母催促下,我们就这样结婚了。
结婚之后,我发现他也算是一个好男人。没有不良嗜好,下班就回家,主动做家务。
可是我明显感觉,他就是不爱我。没有那种对爱人的亲密,就连夫妻生活,都需要我暗示得很明显,他才应付了事。
生了孩子以后,老公还是那个好男人,按时回家,他对待我和对待他喜欢类型的那种女孩,完全不同。我见过他和一个女同事聊天,谈笑风生,光芒四射,像是另一个人。
我知道,他和女同事没有逾越的行为。老公也跟我说“我不会做出对不起你的事情”,我知道他是个负责任的人,可是那又如何呢?
他不会背叛我,也不会爱我。
很多人的婚姻都是如此,有房子有孩子,有责任有关联,但是却没有感情。
别人看起来是相敬如宾,只有自己知道是相敬如冰。
而且婚姻越是不幸,越是会归结到“他是一个不爱我的人”或者“我根本不爱他”上面。越是用“不爱”去印证彼此的行为,越会觉得一切不幸的来源都是“不爱”。
爱情和婚姻,不会让你“变”幸福
总有人觉得,如果嫁给一个自己爱的男人,就愿意给他更多的包容。相反,嫁给了一个自己没有那么爱的人,他的一点点问题看起来都那么刺眼。
有些夫妻关系出了问题,就把原因归结于“不爱”,这其实是没有放下幻想。
其实,这也许是一种叫做“灰姑娘综合征”的病,总觉得如果自己嫁给了高富帅的王子,才能幸福。
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有一个理想的开始,就像偶像剧一样,始于爱情,终于温情。
就像国际精神分析师Alf Gerlach教授说的:所有的爱情都开始于一段理想化,爱情一开始的发生就是你对爱的客体有一些理想化的部分,然后就开始产生了爱的情感。
爱上一个人的时候,我们爱的是他身上理想化的部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看到他们不理想的地方,就开始产生失望。
如果能够自我调整,继续保持对伴侣的希望,一段时间后,我们又能在他身上发现新的理想化部分。然后又过一段时间,曾经的失望再次重复……所有的爱就是如此反复的矛盾过程。
所以说,爱的能力就是处理自己的失望,就是接纳自己的爱人身上有理想化的部分,也有不理想的部分。
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嫁给了不爱的人,就是因为缺少了爱的能力。
婚姻表面上是和那个人生活,实际上是和一段关系生活,或者说是和自己爱的能力一起生活。
演员伊能静经历了两段婚姻,第一段是和庾澄庆,第二段是和秦昊,两个男人都可以说是非常优秀。
那为什么伊能静在两段婚姻里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呢?
并不是因为她嫁给了不爱的人,也不是因为谁不爱她了,而是她在成长过程中,治愈了自己的创伤,习得了爱的能力。
伊能静的原生家庭很糟糕,出生的时候她已经是家里的第七个女儿,父亲看到她之后,转头就离开了。
母亲带着她改嫁到日本,经常对她说“都怪你我的生活才这样”。
她说:遇到庾澄庆的时候,就像抓了一个浮木一样,希望他把我原生家庭的痛苦都解决掉。
但是她忽略了,“有病”的人很多,医生也有很多,可是伴侣不能做你的医生。
他爱你,是他的事,你爱他,是你的事。只懂得索取别人的爱,会让彼此变得枯竭,只有学会爱别人,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充盈。
不爱他,你为什么还要跟他结婚
我问过身边很多人,你为什么要和ta结婚?
得到的答案更多的是:他挺踏实的、他对我挺好的、我们都到了年纪、没有更好的选择、门当户对……
也就是说,我们大多数人,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当下这个伴侣,不知道那个人到底触动了自己内心的哪些需求。
Knowyourself曾经做过一项调查,男生和女生分别会因为什么,和不喜欢的人结婚。
调查结果显示,在男生中排名前三的原因是:对方很喜欢我,对方适合过日子,想要稳定的性伴侣。在女生眼中排名前三的原因是:对方适合过日子,对方喜欢我,对方物质条件好。
我们总以为,爱情或婚姻,能解决一定的人生问题。就像这些原因一样,为了解决孤独的需求,解决成家立业的需求,解决稳定生活的需求等等。
带着越大的希望,最后却只能失望而归。婚姻和伴侣都不能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,即使解决了某一方面,也会带来其他问题。
就像我的朋友晓君一样,她之所以选择她老公,是因为她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,妈妈一个人把她带大不容易。而自己的老公家庭完整,为人老实,嫁给这样的男人妈妈会很放心。
她结婚是为了满足“让我妈放心”这样的问题,那么她就要面对这个男人身上的其他问题。
当她发现老公身上有很多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时,她只能告诉自己,为了稳定的生活,为了让妈妈放心,我必须隐忍。
也就是说,为了能解决问题,而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,让一个假的自我与假的伴侣生活在了一起。
可是这样的生活毕竟是痛苦的,有的人为了不面对自己的错误,就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不爱的人。
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:不要将你的答案,你的幸与不幸归结到另一个人的身上,而是要归结到另一个点,那就是你的内心。
总是把伴侣的行为与“爱不爱”联系在一起,也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。
也许是过去的创伤,或者是来自于父母的挑剔否定,或者是来自于曾经的感情失败,让一个人降低了自己的价值感。
在亲密关系中,就会把伴侣的行为解读为不爱自己。
我们也会把自己不被爱的感受投射给伴侣,认为伴侣也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,同时把自己的不接纳,解读为不够爱他。
不爱怎么办?那就去爱呀!
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希望自己的伴侣就像理想父母一样,给自己无条件的爱,无条件的包容。
如果没有得到那样的爱,就会觉得那个人不爱自己或者不值得自己去爱。
其实,我们常说的爱,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范畴,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很多词汇,比如尊重、接纳、迷恋、在乎、吸引、渴望……
在自由恋爱的年代,我们能和伴侣步入婚姻,至少说明在我们的特定人生阶段,他们是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需求的。
只不过,那时我们所谓的爱,更多是一种安全感。
带着对安全感的渴望,两个人步入婚姻。但是女性因为得不到呵护,就会失去安全感,从而去控制老公,唠叨老公。
而男人会想起原生家庭中,被母亲控制的噩梦,所以拼命想要逃脱自己的妻子。
安全感崩塌的婚姻,似乎可以归结为当初我们不够爱。但是实际上,安全感不是靠别人给的,是要通过自我调整获得的。爱也不是感觉出来的,而是创造出来的。
“我不爱我的老公怎么办?”
“那就去爱呀!”
“可是我不爱他!”
“那就去爱呀!”
爱不是一种感觉,而是一种行动,是彼此的回应。
正是因为没有回应,我们才会感觉到孤独,感觉到不被爱,从而加强大脑中那个理想伴侣的形象,认为一定是因为那个人错了,才导致关系错了。
如果爱只是一种感觉,那么我们恐怕要不停更换恋人才能一生被爱。爱不是感觉,爱是回应,爱是行动。
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,男人说我知道我老婆没有那么爱我,但是结婚后我为她做了很多,让她像个快乐的小鸟。在结婚的第三年,老婆脱口而出:我好像爱上你了。
如果你拥有了爱的能力,有了爱的行动,努力经营了之后,还是觉得婚姻是痛苦的。
也许及时止损,也是一种能力。
2021-06-04
2021-06-08
2021-06-08
2021-06-08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服务